一对戒指换一栋教学楼

作者:胡澜    来源:《大学生》2012年6月下

  2011年冬天,杨艾菁带着一对纯银戒指来到一家咖啡馆参加“以物易物”的活动。最开始,她只是想用这对戒指换一个感人的故事。可是一个多月后,当她等来了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时,讲故事的哥哥却婉拒了这对戒指。“我不需要这对戒指,但是你可以用它做更多的事,不仅仅是换一个故事,甚至可以为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换一栋教学楼。”

  乍听到“用戒指换教学楼”的想法,杨艾菁很震惊,甚至觉得这样天方夜谭的事情不太靠谱。可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在网上看到了“别针换别墅”的故事——加拿大一位“以物易物”的鼻祖级人物,用一枚别针换钢笔、门把手、啤酒桶,最后换到了一栋双层公寓的居住权。杨艾菁这时才打心眼里赞同了那位哥哥的提议:她可以先用戒指换到一个价值略高的东西,再用换到的东西继续进行交换。

  思维框架一旦被打破,杨艾菁的同情心顿时就泛滥了起来。她知道,虽然自己在城市里喝着咖啡看着电影,可是山区里有些孩子却连像样的黑板和桌椅都没有。“这样一对比,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”

  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最初,杨艾菁心里其实很没底。“我不知道要换多久才能换来那栋教学楼,也许一年,也许一辈子?”她想得最远的一次,是假设自己在很老很老的时候仍旧没有实现目标,那她就把物品托付给朋友,让朋友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。这样一想,杨艾菁未免感到有点悲壮:“不管要换多久,我都要走下去,用我的全力去完成这个梦想——梦想不是用来想的,是用来实现的。”

  初换和田玉

  “虽然过了12点,但还算是第四天。找到了想要交换的物品,一块和田玉。物主@刘堂堂想用这对戒指作为婚戒,祝你们幸福,白头到老。也希望我们换物成功。第一步,迈出咯。”

  2012年2月1日,杨艾菁把“戒指换山区教学楼”的想法发到了微博上。经过原先举办“以物易物”的咖啡馆官方微博的宣传,短短几个小时,她的这条微博便被热心的网友转发了上千次,微博私信被塞到爆满。提出交换意向的网友着实不少,他们的交换物品也五花八门:奖杯、邮票、零食、女装、iPhone4S、爱马仕丝巾……有的人甚至在私信里说,只要杨艾菁看得上,不需要换戒指,白送都行。

  但杨艾菁对交换物品的选择很有自己的坚持。第一,不能是消耗品。“衣服和食品等不利于再次交换,我都婉拒了。”第二,要有特殊的意义。“我并不是单纯用商品价值来衡量交换物的,像iPhone4S这种商品可以在市面上买到,虽然值钱,但缺少特殊的含义。”

  像选秀节目一样,一轮海选刷下来,终于有一位叫刘堂堂的乌鲁木齐小伙入了杨艾菁的法眼。他拿来交换的东西是一块和田玉,市场价值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。刘堂堂是一位资深玉石玩家,这块和田玉是他多年以前在成都一家古玩市场淘来的,产自和田玉龙喀什河的青白玉籽料,非常珍贵。然而杨艾菁最终决定拍板交换并不是因为和田玉值钱,而是因为刘堂堂告诉她,如果他能够换到这一对银戒指,他将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婚戒。这个浪漫的想法感动了杨艾菁。2月5日,和田玉寄到了杨艾菁手中。

  一换一送的两枚钻戒

  “谢谢@周显欣-Cathy的戒指。收到啦。非常非常谢谢,很漂亮的钻戒。”

  “谢谢@赵艺宁_Victory、@暖色系C,钻戒平安到达。@刘堂堂你的和田玉变成钻戒了。谢谢你们。”

  第二次交换的微博一发出去,杨艾菁就收到了一条来自上海网友赵艺宁的私信。这位只有17岁的女生希望用一枚价值1.1万元的钻戒来交换杨艾菁手中的和田玉。她告诉杨艾菁钻戒的特殊之处:“这是我姐姐给我的婚戒。”原来赵艺宁很早就有一个为贫困地区盖一所希望小学的梦想,却一直没有机会实现。这次在电视上看到“戒指换教学楼”的新闻之后,她便把自己的嫁妆拿了出来,想要为山区的孩子献爱心。

  然而杨艾菁却有些犹豫了。她主动联系到了赵艺宁的姐姐,想问问她的意见。姐姐告诉杨艾菁,交换戒指是姐妹二人共同的决定,她很支持妹妹的想法,并且认为这只是“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”。可是杨艾菁还是有些过意不去,总不好意思让人家以后素着手结婚吧?但是姐姐打消了杨艾菁的疑虑,因为她说会为赵艺宁另外再选一枚婚戒。“婚戒会有的,教学楼也会有的。”

  2月15日,杨艾菁和赵艺宁分别在贵州和上海寄出了自己手里的物品。就在杨艾菁考虑是否要交换赵艺宁的钻戒的同时,她收到了另一条特殊的信息。演员周显欣在杨艾菁发布第二次交换消息的当晚,就转发了这条微博,并且留言说:“我有一枚戒指可以捐赠,在北京交予可否?”

  虽然是件天上掉馅饼的事,但单纯的杨艾菁为了保持活动的纯粹性,一开始并不想接受捐赠。而周显欣不放弃,她告诉杨艾菁,自己也是贵州籍,特别想为家乡的孩子们做些事情。周显欣的坚持和诚恳打动了杨艾菁,于是她最终选择接受这第二枚钻戒。2月16日上午,周显欣亲手把钻戒从北京寄了过来。杨艾菁把与赵艺宁交换的钻戒和周显欣捐赠的钻戒合成一对,拍照发在微博上,发起了第三次交换。“不管以后交换品件数达到多少,我都会把它们归为一组,不会分开交换。”

  善款够盖教学楼

  “呼呼——上车了!这次去毕节的纳雍县昆寨乡夹岩村,实地去看看那边的学校是否需要教学楼。有人说会不会太早了,第三次交换一点眉目都没有。其实在几天前就有人给我发私信,说愿意直接出资修建教学楼。原本预计20万的费用,经过和昆寨的乡党委书记联系,也不够,费用提升到30万。这次就是去落实很多细节。”

  杨艾菁的回答没有让他失望。她之前就联系到了一个选址,位于贵州纳雍县昆寨乡的一类贫困村夹岩村。早在第一次交换完成前的2月4日,昆寨乡的党委书记李践就通过微博找到她,发出了“求落户”的请求。杨艾菁对这个穷乡僻壤上了心,2月17日,她在翻阅了李践传来的资料之后,答应了去昆寨考察的请求。

  短短3天的考察,让从未离开过城市的杨艾菁印象深刻。这里的村民居住分散,孩子们天不亮就要起床,有的要走3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。杨艾菁一路走一路发微博说:“走到半路遇到村民,大家都在争议,教学楼到底修在哪里——是中心点,还是居民较多的地方?”

  几乎在看到孩子们渴求的双眼的同时,杨艾菁就下定决心,要在这里建起一座教学楼。她再次和那位上海网友通电话,告诉他这里将作为一个中心教学点,设置1到6年级,接收220名小学生。对方了解情况之后,愿意将善款金额提高到30万,并表示,等学校一开工,他也要到昆寨来“凑凑热闹”。

  2月29日,上海网友汇来第一笔款10万元。3月8日,杨艾菁与昆寨乡政府签订建校协议。用一对银戒指换来的教学楼正式画出了蓝图,并且即将落地生根。

  现在,昆寨乡夹岩村的新教学楼的地质勘测、规划设计、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已经结束,等到9月新学期开学,孩子们就能坐在崭新牢固的教学楼里上课了。如今,杨艾菁依然在微博上直播学校的建设情况,她甚至已经为这所小学起好了名字:“这是大家共同完成的梦想,就叫‘梦想小学’吧。”

上一篇:这个初夏的时间故事    下一篇:约翰的微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