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修圆明园的诈骗案

作者:张鸣来源:《新周刊》2013年第7期

  慈禧太后先后有两个儿子,一个是亲生的,做了同治帝的载淳;另一个是抱养的,她妹妹的孩子,做了光绪帝的载湉。这俩儿子亲政之后,都挺积极地要修园子给他们的母后。载淳要修被英法联军烧了的圆明园,而载湉则另起炉灶,修颐和园。按说,修园子慈禧都很乐意,毕竟,皇宫里过于逼仄,住着不舒服。但是,更乐意修园子让老佛爷住进去的,其实还是这俩年少的皇帝。

  慈禧不满30岁就守了寡,这个看起来性欲很强的年轻“太后”,垂帘听政之后,对政务极其热心,其实是把性欲转换成了权欲。权把子一沾手,没有人乐意放下,更何况这种君临天下、说一不二的权势,尝到甜头,就会像吸了鸦片一样上瘾的。清朝原本没有太后垂帘这一说,两宫太后的垂帘,其实是打着恢复议政王的招牌暗度陈仓。同时,因为肃顺秉政,对满人排抑过甚,慈禧联合恭亲王奕欣干掉了肃顺,满人人心大快,所以,垂帘这种不合祖制的做法,也就没多少人提出异议了。

  那么,到了小皇帝亲政的时候,太后就得还政,不能再管事了。可是,掌权的手怎么可能轻易放开?放开之后,你让年富力强、精力旺盛的慈禧太后干什么去?成天打牌、绣花、写字、看戏,怎么比得上弄权过瘾?太后不肯放权,太后的儿子们就比较难受。清朝的皇帝,不见得个个都很明白,但绝对都不肯做傀儡。不想做傀儡,按当时的情形,守着个多事且强势的老妈在宫里,无论如何都是没办法的。唯一的辙儿,就是另修个园子,请老妈去颐养天年,不在耳朵边唠叨。

  但是,偏偏这圆明园就是修不成。一听说要重修圆明园,户部首先急了,众多御史也急了。有几个拍马屁、急皇帝之所急的,很快就被众人的唾沫给淹死了。因为,确实没地方弄钱去。这种时候,偏偏内务府还被扯进一桩诈骗案里,一个捐班的候补知府李光照,假借捐献修园子的木材,招摇撞骗,骗大了,惹出了外交纠纷,还是直隶总督李鸿章给擦的屁股。

  事情是这样的:同治十一年(1872年)十一月,内务府上奏,说广东籍的候补知府李光照经商多年,有一批价值几十万的楠木、香樟之类的优质木材,储存在云川贵闽和两湖等地,想报效皇上,用做修圆明园之用,需要报请皇帝特批,好让沿路关卡放行,方便运到北京。有这样的好事,同治皇帝没有不同意的道理。这事皇帝批了,木材却迟迟不见踪影。

  原来,李光照手里根本没有木材,只是想通过无偿奉献的由头,得到办理修园木材的名义,好去云贵川采伐,从中渔利。拿到批文之后,李光照没想到这事不那么好办,一打听,才知道云贵川三省的好木料,方便砍伐的早就没了,想要巨型楠木,非得进到深山里面才行,采好,运出来,十年工夫都不够。一个小骗子骗钱,哪里有这样的耐心,干脆从国外买好了。于是,李光照转道香港,在香港招摇,说自己是圆明园李监督。不知怎么的,他在香港生意没做成,又跑到福州,通过美国旗昌洋行,以皇帝的名义,跟法国商人订购了一批木材。自己只交了10块银元的定金,却上报内务府说,这批木材值30万两银子。

  原本,李光照是想先从内务府那里把银子骗到手的,但是,内务府想李光照是无偿捐献,别说木价,连运费都不肯出。可是这边,法国人已经把木材运到了天津。这下,西洋镜被拆穿了。法国人拿不到货款,一个状子告到了法国使馆。法国使馆兴师问罪,总理衙门犯了难,最后只能是李鸿章出面。李光照被拿,问了个死罪。幸好,那笔木材款才5万两银子,内务府也赔得起。

  刚刚亲政的小皇帝,劈头就被一个小骗子骗了,修园子的钱依旧没有着落,众多臣子又纷纷上奏劝阻,那份急切,也就淡了。小皇帝的孝心,从修圆明园改成了修“三海”,即北海、中海和南海,今天的北海公园和中南海。三海离皇宫近在咫尺,太后想干政,方便,花钱也不多。所以,也就修了。不久,小皇帝得了说不清、道不明的病,翘了,这圆明园,也就从此荒在那儿了。